|
 |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
研究成果
|
|
|
|
|
[ 发布日期:2010-04-09 ] |
- 晋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汇选释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10(1)
- 山西民俗[N]. 山西政协报,2010年1月8日
- 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成果——评《实用普通话教程》[J]. 长治学院学报,2009(8).
- 文水方言百年来的元音高化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),2009(5)
- 文水方言声母百年来的演变[J].语言研究,2009.(4)
- 山西方言与窑洞文化[N]. 太原日报,2009年3月
- 晋方言古宕江摄舒声字白读音演变史
- 晉方言元音高化的類型
- “圐圙”和“得脑”并非借自蒙语[A].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论文集[C].2008.6
- 方言阴声韵演变史[J].三晋出版社《国学新声》,2008(1)
- 也谈晋方言的归属[J].山西大学学报,2008(1)
- 晋方言古支微(灰)韵同韵史[J].晋中学院学报,2008(1)
- 太谷方言阳声韵的演变[J]
- 方言所见敦煌俗文学中的语言现象 _2008.6
- 认识晋方言[N].太原日报,2008年2月25日
-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[A].第三届晋方言国际会议论文集[C],2008(10)
- 晋方言向外的几次扩散[J].语文研究.2008(1).
- 再论晋方言的分区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8(1).
- 注重从方言语汇中探寻古音遗迹[A].山西省社科院语汇学会议论文集[C] . 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8.
- 晋方言入声韵演变史]A]. 第三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[C],2007年8月
- 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[J].中国语文,2007(4).
- 研究晋方音史的资料准备及应准循的原则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6(5).
- 晋方言表空间位移的“来/去 ”结构[J].现代中国语研究(日本京都),2006(8)..
- 晋方言古宕江摄与曾梗通摄同韵史[A].中国音韵学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•南京2006.8
- 从晋方言看古见系字在细音前腭化的历史[J].方言,2006(3).
- 晋方言齿音声母的演变[A].音韵论集(中国音韵学研究会)[C],北京:中华书局,2006 .
- 晋方言古深臻、曾梗通五摄同韵史[A].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[C].2005.8
- 方言轻唇音声母的演变[J].语文研究 ,2005(1).
- 晋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5(2).
- 晋方言研究综述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5(1).
- 晋方言与唐五代西北方言的亲缘关系[J].中国语文,2004(2).
- 论晋方言区的形成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4(4).
- 晋方言鼻音声母的演变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3(4).
- 再论洪洞方言的“我咱”、“你咱”[A].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[C].2003,12.
- 《西儒耳目资》与山西方言及音系基础[A]. 中国音韵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会议论文集[C] 2003,8.
- 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(上)、(下)[J].方言,2003(2)、(3).
- 中阳方言的人称代词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3(1).
- 汾城方言的文白异读[J] 汉语方言研究文集 2002年6月
- 山西南部方言称“树”为[po]考[J] 中国语文 2002年1期
- 晋语“变读”的成因[J].语文研究 2002年1期
- 试论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的互动关系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2001(5).
- 晋语重叠式研究[J].汉语学报,2001(3).
- 山西汾城方言的紧喉音节[J].方言,1999(1).
- 古浊塞音、浊塞擦音在山西方言今读中的第四种类型[J].语文研究,1998年增刊.
- 从洪洞方言看唐宋以来助词“着”的性质[J].方言,1998(2).
- 加强聘后管理 完善聘后制度[J].教与现代化,1996(2).
- 山西方言的几个詈词后缀[J].方言,1996(2).
- 山西洪洞、临汾方言中助词“的”的一种作用[J].语文研究,1996(2).
- 试论北京话、晋南话对唐以来助词“着”的类化作用[J].语文研究,1996(2).
- 晋语附加式构词的形态特征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 1996(3).
- 又见首届晋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[C].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,1997.
-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的几个特点[J].中国语文, 1996(1).
- 洪洞、汾西方言语法札记[J].语文研究,1995(4).
- 加快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[J].高教与现代化,1995(4).
- 河东片的独立词“可”[J].方言,1995(3).
- 山西方言“子尾”研究[J].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95(3),1995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
- 洪洞话轻声的语法语义作用[J].语文研究, 1994(4).
- 报纸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 1994(3).
- 做好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促进山大上水平[J].高教与现代化,1993(3).
- 山西方言“V+将+来/去”结构[J].中国语文,1992(2).
- 论人口的多向流动与语言的统一化趋势[J]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92(1).《 新华文摘》1992年5期摘要800余字。
- 标题歧义二则[A].词语评改千例[C].北京:语文出版社,1992.
- 洪洞方言“着DE”及其他用法[J].语言学论文集[C],1990.
- 关于方言里的“新妇、外后日”[J],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90(4).
- 山西汾西方言的归属[J].方言,1990(2).
- 山西“方言人名”里的原始崇拜遗迹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89(4).
- 洪洞话的“vx着”结构[J].语文研究,1989(2).
- 从语言角度谈包装广告的形式和内容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89(2).
- 洪洞方言“着”的共时研究[J].语言研究,1989(1).
- Un emploi particulier de la particule ZHE dans le parler de hongtong [J]. 法国东亚语言学杂志,1988年冬季号.
- 洪洞方言差异成因及比较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87(3).
- 洪洞话的代词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86(2).
- 现代语言学(译文)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85(4).
- 试论文艺语言与科技语言的风格异同[J]. 山西大学学报(哲社版),1985(1).
- 洪洞的“去”“来”[J].语文研究,1983(3).
- 谈“□”的“买”义 [J].中文函授,1983(2).
- 办“语言学谈丛”好[J].语文战线,1980(12).
-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