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
研究所简介
机构设置
研究人员
研究方向
研究成果
在研项目
学术交流
通知公告
 
 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在研项目» 乔全生
 
 
晋方言语音史研究
[ 发布日期:2008-12-27  ] 【返回

对比看晋方言与唐五代西北方言,地域上,隋唐时山西的河东地区与西北地区地域上相连,政治上同属于长安这个政治中心,因而语言上也必然同属一个方言区。晋南、关中、敦煌古时的方言是相当接近的。晋方言的主源方言是关中方言。西周成王削桐为戏,后封其弟叔虞于唐地。“唐在河、汾之东,方百里”,当初来到今山西侯马一带的应是来自关中的移民。他们带到晋地的是古关中方言,可以推论周部落方言为晋方言的祖源方言。如果再考虑到周部落方言历史上一支向东过黄河到达山西西南部,再北上形成今天的晋方言局面,另一支向西扩展到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等地,晋方言和西北地区的汉语方言有共同点也就不奇怪了,同祖同源。 
唐五代汉语西北方言的嫡系后裔就是现代晋方言。包括今山西、陕北等地方言。唐五代时的西北方言地盘较大,范围很广,西起敦煌、宁夏,东达陕北、山西。相当于唐时(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建制)的陇右道(东部)、京畿道(四邑)、关内道(大部)、河东道(全部)所在的广阔地区。西半部丧失,而东半部仍保持。原来的西北方言,虽然地盘缩小、东移,但它的子嗣方言并未消失,这就是今天的“山西—陕北”方言,简称“晋方言”。可以说,现代晋方言的祖先就是唐五代时的汉语西北方言。它的远祖当是上古时期的秦晋方言,即以古晋国为中心的方言。现代晋方言是唐五代西北方言的直接继承者,千余年来,晋方言在继承的同时又经历着种种变化,然而,有几个主要特征却累千年而不变。即(1)鼻音声母带有同部位塞音或变为同部位塞音。(2)全浊声母变全清声母或变次清声母。(3)宕摄阳声韵失落韵尾并入果摄。(4)核心地区入声韵尾弱化为喉塞韵尾(以上均反映唐五代西北方音),又,汾河片入声韵尾脱落(反映宋西北某方音)等。
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应该包括两部分:一是通语语音史,一是汉语各大方言语音史。如果欠缺各大方言的语音史的研究,汉语语音史是不完整的。黄河流域是汉民族重要的发祥地,更是汉民族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源头,黄河流域的方言对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。晋方言作为黄河流域、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,无论就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成分,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。“秦晋方言很可能是汉代共同语的基础方言。”(李开)可以说,晋方言史是汉语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晋方言语音史更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晋方言语音史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大大丰富汉语语音史的内容。此外,晋方言史的研究可能对官话、吴方言、闽方言、粤方言等大方言历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,从而为共同构建完整的汉语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。然而,“晋方言语音史”的提出及其相对完整的晋方音史内容的规划,至今尚未见到。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、开发。
  


版权所有©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